對于財務管理目標,有三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盡管他們揭示企業財務管理的本質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管理的特點和要求,每個觀點都有其合理性和有一定的應用在實踐中,作者認為,一些財務管理目標,純粹為了追求經濟利益,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下面分享一下財務管理目標的局限性和存在的問題。
(1)關于“利潤最大化”的觀點。
利潤最大化是西方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也是我國特別是實踐中比較流行的觀點。一般來說,無論什么類型的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追求效益最大化是每一個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競爭的現實目標。它有其優點,被許多企業視為財務管理的目標。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發展,現代企業的主要投資者多元化,企業規模也在不斷變化。如果將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則會出現以下偏差:(1)利潤最大化是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的利潤,不考慮企業規模和資金投入的時間。價值和現金流不能有效反映風險問題,這可能導致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不管風險大小;(2)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往往導致企業只關注當前的利潤,忽視環境保護、產品開發、人力開發、安全生產、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努力,導致企業的短期行為。不利于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3)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有時會惡化企業的財務關系,如追逐利潤,侵害員工、債權人、消費者和國家的利益等。
2)關于“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觀點
股東財富最大化是指企業在考慮資本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經營和科學的財務管理策略,為股東帶來最多的財富。在股份制經濟中,股東的財富是由他們所擁有的股票數量和股票的市場價格決定的。當股票數量固定時,股票的市場價格越大,股東的財富就越大,因此股東財富的最大化就轉化為股價的最大化。在股份制企業中,股東'wealth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是有利于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的短期行為,但也有一些實用的障礙這一目標:(1)中國目前的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只是處于起步階段,證券交易不是很標準,和股票價格難以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2)上市公司比例低。對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如何衡量股東的財富缺乏統一的標準;(3)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只考慮股東的利益,不考慮其他產權主體對企業的作用,尤其是自然環境破壞所造成的環境保護責任,削弱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3.關于“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觀點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企業所有資產的市場價值最大化。在評價一個企業時,市場關注的不是企業已經獲得的利潤水平,而是企業潛在的盈利能力。因此,企業價值不是賬面資產的總價值,而是所有資產的市場價值,反映了企業的潛在或預期盈利能力。在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時,投資者從投資者的預期投資時間開始,按照預期投資時間的同一口徑折現未來收益,根據可能實現的概率計算未來收益。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1)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一個非常抽象和困難的具體目標。